沈卫东:用上千幅图像记录深中通道建设瞬间 | 我和我的大湾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满身灰尘满身汗,撸起袖子加油干。伶仃洋上雨蒙蒙,世纪工程耀鹏湾。”这是深中通道S05合同段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沈卫东,在工作中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
在不远的2024年,深中通道将建成通车,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至20分钟。目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正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各项建设稳步推进。沈卫东用相机拍摄了上千幅深中通道建设场景,记录这一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的建设历程。
在海上施工平台讲党课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沈卫东所管理的标段所有工作都在海上,如何在海上施工生产中发挥党建作用,考验个人的创新力。沈卫东由此提出开展“伶仃先锋、勇攀高峰”的支部党建品牌创建,将党建与项目管理、施工生产、安全品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推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超级工程管理经验。
为此,沈卫东选择在海上施工平台为党员们上特殊党课,还请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组织各标段书记到会议室交叉讲党课,“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党员领导干部长期驻扎在海上,建立起领导带班的安全巡查机制”。
到海上施工平台进行安全巡查时,沈卫东都会起个大早,在七点半前吃完早餐,带上装有水杯、相机的背包,穿戴好救生衣和安全帽,到各个主要施工点进行巡查。
他表示,在巡查中要时刻留意工人是否做好安全措施,还会利用午饭时间检查一下宿舍卫生和饭菜口味,和员工对话谈心,了解其想法和诉求。除此之外,他还会利用空余时间,按动快门给工人拍摄工作照。
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时,前一年春节假期已经留守项目部的沈卫东主动请缨,坚守在项目一线度过农历新年。他每天逐个巡查各个值班哨点、员工餐厅、健康观察区等重点防疫区域,细致地查看出入人员登记,帮助出入员工量体温,进行车辆消毒,派发员工防疫手册等。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锚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锚碇,也是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关键控制性工程,首次在国内采用8字形地连墙施工。项目原计划节后复工就进行地连墙施工,而疫情使连墙施工队伍中的许多一线生产主力军无法返岗,打乱了生产节奏。
为保证西锚碇地连墙开槽施工顺利完成,沈卫东等人多方协调,优先组织低风险地区工人包车返岗,累计从广东、四川、广西接回300多名工人,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并在结束隔离观察期后迅速投入到现场建设中去。
当年2月12日,项目各工点在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率先复工,成为深中通道全线第一个全面复工标段。
用光影见证湾区建设者风采
深中通道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是当前世界上在建的综合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虽然自己已参与建设了5座国家级重点大桥项目,但沈卫东坦言:“我辗转各种项目中已有39年,但深中通道算是比较有名的,也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
看着所管理标段的伶仃洋大桥从无到有,如今屹立在茫茫大海中,沈卫东心中满是自豪。
沈卫东喜欢摄影,除了记录这项湾区超级工程的建设进度,也会拍摄一些建设者的劳动画面。“对于我和被拍摄的人,那一瞬间留下来的美好事物都是唯一的、无法复制的。” 今年五一,沈卫东将以往拍摄的工人劳动场面制成图集,发给许多假期仍然坚守岗位的工人,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和慰藉。
浓浓的人情味,还渗透在党支部关怀建设者的细枝末节中。
针对夏季高温天气,沈卫东所在的党支部调整员工劳动时间、错开高温时段;设立海上“健康驿站”,提供凉茶、绿豆汤等清凉饮品,派发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还解决了海上一线人员看病难问题。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他们组织员工包粽子,也采购了一些粽子到海上施工平台进行慰问,还举办了一些球类赛事。
对于未来深中通道通车后的展望,沈卫东用朴实的语言告诉记者,“大桥把东西两岸都连通起来,从大湾区任何一个城市去到另一个城市都很方便”,但对于他的职业生涯,也许今后也没有机会享受到深中通道建成带来的便利,就要很快投身到下一个项目去,但他表示,自己会在完成工程中精益求精,力求将一项项精品工程交给社会,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新浪微博:https://www.eto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