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联合金融时报社举办青岛市科技金融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是金融时报社在全国开展的首场科技金融经验交流会,也是《金融时报——科技金融专刊》创刊活动。

ScreenShot_2025-10-21_173613_616.png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孟琦,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丁倩,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牛娟娟,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局长刘云生,青岛金融监管局、青岛证监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全市主要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及部分科技创新企业、创投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青岛市科技金融工作成效,并对下阶段科技金融重点工作提出要求。远届测控、里程碑创投、浦发银行青岛分行、青岛农商银行、海尔智家、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市融担集团、人保财险、国联证券等9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分别交流科技金融投(保)贷、科技创新债券、科技金融联盟等方面工作。

近年来,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联合有关部门奋力书写具有青岛特色的科技金融大文章,在全国率先建立“风投+信贷”联动的科技金融投(保)贷融资模式,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居全国前列。

全市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持续健全

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强化与科技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协同配合,搭建起全市科技金融“1+N”政策体系。

印发《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科技金融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目标。出台13项具体推进文件,内容涵盖政策性融资模式、特色机构创建、白名单企业金融服务、科技金融联盟建设等方面。建立全市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牵头召开科技金融工作推进会,印发《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已连续7个季度开展评估。

目前,青岛市已逐步搭建起指导意见明确清晰、落实方案因地制宜、考核评估精准有效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全市科技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重点聚焦科技金融“六个一”持续发力,持续打造科技金融青岛模式,青岛市科技金融良性生态已逐步形成。

一是建立一个生态联盟。指导建立科技金融联盟,目前已涵盖78家银行、保险、证券、担保以及科技创新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积极整合“政、银、投、保、担”等多方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二是畅通一个融资渠道。扎实推进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家科技型企业和2家金融机构成功募集资金45亿元,其中,青岛农商银行落地全国农商行首单科技创新金融债券,海尔智家发行全国消费行业首单“绿色+两新”科技创新债券。

三是优化一张企业清单。梳理公布各类型、各层次科技型企业名单,覆盖科技型企业超2万家。2025年8月末,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26.5%,远高于全市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四是打造一套产品体系。发挥金融+产业+财政政策合力,逐步打造包含科技金融投(保)贷、青科融、青科融担、青科贷等模式的多维度政策性产品体系,其中,科技金融投(保)贷融资模式获评2025山东“好品金融”典型案例,编入人民银行总行创新工作案例在全国推广。

五是培育一批特色机构。推动辖区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已经首批评定中国工商银行青岛高科园支行等15家青岛市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并打造430余人的青岛市科技金融特派员专业队伍,帮助企业获得融资逾280亿元。

六是上线一个融资平台。依托青岛市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青融通”平台)设立五篇大文章专区,率先上线科技金融板块,实现政策发布、融资对接、征信查询、产品匹配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下阶段,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将继续扛起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治责任,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沟通协作,持续做优做强全市科技金融大文章,为青岛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市贡献金融力量。